脑胶质瘤迎来精准疗法曙光 国内已上市药物拓舒沃®和泰吉华®潜力值得期待 2023-04-25 10:47 · 生物探索 上个月,针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的靶向用药Vorasidenib公布一项临床研究成果,其治疗IDH突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终点。
我想,‘那里会有一群医生。O-聚糖指糖基通过羟基连接到蛋白质上,这类糖基与Ser和Thr残基相关,是一种常见的糖基化修饰方式。
这种影响非常重要:由Myc表达驱动但无法制造ST6GalNAc4的白血病细胞在实验室小鼠身上生长得更慢,并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反应。Felsher还指出,许多癌症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通过试错来开发的,但这次完全不同。Felsher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Myc如何在细胞内外触发癌变。所以当Dean邀请我演讲时,我非常兴奋。此外,Smith和Deutzmann发现,癌细胞中Myc和ST6GalNAc4水平高的人预后较差,肿瘤周围的免疫细胞较少。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情。近日,斯坦福医学院和Sarafan ChEM-H的研究人员发现, Myc基因不仅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导致肿瘤膨胀和扩散,还能够当着免疫系统的面掩盖癌细胞的生长。简而言之,研发项目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三、小核酸药物领域投融资情况现在入局抗体药、小分子药,从美股的市值能看出一些未来的趋势,ai药学头部公司市值:17亿美金。以mina therapeutics为例,这是一家英国公司,它也可以进行上调蛋白技术研发,它成立十年后才拿到第一家药企的背书,而麦进嘉成立三年就拿到了施维雅的背书,并且麦进嘉和mina的发家史特别相似——mina的创始人也是在早期眼光独到买下了所有专利开始创业,而它现在已经和大药企合作接近20亿美金了。目前,浩博医药布局的三大创新管线:乙肝治愈小核酸药物平台、乙肝治疗性疫苗平台、合作开发的鼻喷抗体平台都已经进入了临床申报阶段。而在投资时机的选择上,显然早期(临床阶段或临床前阶段)投资最能接近红利可观和风险可控的平衡点。
以领先药厂Alnylam为例,其研发项目从1期临床进展到3期临床开发成功率达到59.2%,远高于制药行业平均5.5%的临床开发成功率。除了平台,麦进嘉在研管线多达8条,包括脑海绵体畸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帕金森氏病、老年性黄斑病变、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衰老、丙型肝炎等。
小核酸药物即将走完市场爆发前的最后几步,将在全球的医药产业领域迎来黄金发展期。在人体疾病相关的致病蛋白中,超过80%的蛋白质不能被目前常规的小分子药物以及生物大分子制剂所靶向,属于不可成药蛋白质靶点。有没有一种完美药物,指哪就打哪、副作用极小……这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一个梦想?小核酸药物,可以说就承载着这样一个人类的完美药物之梦。第六大优势:成熟的产业化经验长期以来,中小型Biotech公司是推动小核酸药物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因此,递送系统技术是药物能否进入细胞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保证核酸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2.艾码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融资时间:2022-02-07投资机构: 鼎晖投资VGC基金艾码生物专注于临床需求尚未满足的疾病的药物开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和肿瘤等领域的合成生物学自组装外泌体核酸类药物的开发。目前市场上在研的核酸类药物大部分是通过下调mRNA的功能起作用,仅能覆盖50%的疾病。原因何在?光有平台没有产品是重要原因。
第二,丹麦大药厂santaris为了抢夺Blockmir专利,打了六年官司,也舍不得放手这个专利,当然官司最后以麦进嘉胜出结束。一旦平台技术被验证,似乎就意味着公司可以大规模复制成功经验,再也不用担心管线和产品,也就不用担心上市和回报了。
核酸药物头部公司市值:270亿美金,几家规模较小的核酸企业也有90亿美金估值。6.昂拓生物完成近亿元种子轮融资融资时间:2022-09-19投资机构: 杏泽资本昂拓生物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基于反义核酸技术的药物开发企业。
2.小核酸药物半衰期比较长,从而给药周期也更长。选择好时机、围绕一个有管线和产品候选的平台来筹集种子资金或A轮融资无疑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相关上游企业有兆维生物、吉玛基因等,小核酸药物CDMO公司有锐博生物、凯莱英和药明康德等。很多企业都是有专利免费给药厂试用,很少有大药厂愿意付费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并且还官宣的。因为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麦进嘉才有底气承诺:在本次投资方全部投资价款到位之日起至2026年03月11日,实现系统的、 可再生产的、可拓展的Blockmir专利技术。该公司拥有的全新的第三代小核酸递送系统,有望突破核酸药物的递送瓶颈,实现全新的多功能基因组件的靶向递送,力争打造全球领先的平台型核酸创新药公司。
核酸药物也被公认为对抗肿瘤、老年痴呆、糖尿病等顽疾的利器。随着产品在临床开发中取得进展,价值呈指数增长。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小核酸药物可以沉默肝脏内任何基因。数以百计的研发阶段的项目的价值,不及一个获得批准的重磅炸弹产品。
2020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为30亿美元左右,2021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为32.5亿美元,小核酸药物全球市场规模从2016年0.1亿美元已增长至2021年3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7.8%。核酸药物的研发周期短和成功率高,也刷新了投资界对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印象。
小核酸药物临床在研管线中不乏针对肿瘤、糖尿病、乙肝等大病种的临床试验, 将极大地弥补商业化重磅品种乏力的现状,潜力巨大。瑞博生物自主研发的高效长效RIBO-GalSTARTM肝靶向递送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这相当于其他药物是给人体做减法,减的同时难免带来副作用,而Blockmir核酸药物做的是加法,自然特异性更高,副作用更小。除此之外,平台建立了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研究管道,并已经为这些研究管道选择了目标,在基因和疾病之间找到了直接联系。
在2010-2022年间上市的500多家生物技术初创企业中,有32家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3.舶望制药完成超4亿元A轮融资融资时间:2022-03-23投资机构: 正心谷资本、CPE源峰、道远资本、三一创新投资、金沙江联合创投舶望制药成立于2021年,由数位siRNA药物开发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创立。
目前领扣型人工角膜复明手术已成为中山大学眼科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眼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眼科常规手术。在如此优质的赛道上,我们不应该放弃一家确定性如此之高的start-up企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正与麦进嘉合作进行的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核酸药物研究,已经进入了动物实验,目前已获数据正向。麦进嘉也有丹麦元素,有锁核苷酸发明者、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支持和加盟,但与许多小核酸公司不同的是,麦进嘉公司研发的Blockmir核酸药物研发技术和Dosevo核酸药物筛选技术,公司拥有所有相关专利的全球所有权,而非一段时间或某个地域的使用权。
可以预期,有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类潜力的公司,一定既拥有可复制能力的平台、又有进行关键研究的在研管线、有待监管部门审批的产品等强劲后手。但是这些高估值的公司在新冠疫情后的资本寒冬中受到的冲击也最大。同时,公司对Blockmir技术在全球申请广泛的专利保护,在欧洲、北美、中国和日本都拥有广泛的专利组合,涵盖整个平台(327个miRNA及其所有mRNA靶点)、第二代修饰模式,以及针对特定靶点的几个单独BlockmiR,还包含一项从带有或不带有共轭的大型文库中筛选Blockmir的方法,形成密不透风的专利保护墙。关于麦进嘉公司第一大优势:严密而完整的专利墙国内小核酸公司基本都是中外合资,优秀靶点的专利也基本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手中,总体来看,国内小核酸赛道,正处于追赶的上升阶段。
但也必须看到,创新药研发本身就是富贵险中求的生意,除了承担研发的科学风险,还要面对产业化的商业风险。中国创新药行业目前大概正处于Gartner曲线的低谷期。
1.中美瑞康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融资时间:2022-01-27投资机构: 国投创业、日本卫材、领承创投、中新资本、相和澄道中美瑞康是一家立足于中国和面向全球市场的平台型新药研发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RNA激活技术。中美瑞康已搭建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Smart-TTC和SCAD两大关键技术平台,积极推进10余个小激活RNA(saRNA)药物研发管线,在罕见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靶点等领域发展迅速,其中2个关键项目已进入IND-enabling开发阶段。
这意味着麦进嘉的原研技术,已经得到了法国施维雅的认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在基于Blockmir技术平台与麦进嘉共同开发一种治疗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蛋白质疾病的新疗法,即将完成细胞实验,准备开展动物实验。